登录
|
注册
021-55669210
关注我们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培训讲师
管理资讯
推荐阅读
课件下载
Toggle navigation
知名培训机构
网站首页
公开课程
企业内训
培训讲师
认证证书
培训助手
关于我们
培训现场
管理资讯
推荐阅读
资料下载
证书查询
会员积分
战略/管理
高层管理
/
领导力
/
执行力
/
战略管理
/
总裁研修
/
沟通技巧
/
中层管理
/
团队建设
/
研发项目
/
企业文化
/
危机管理
/
项目管理
/
新员工管理
/
商务考察
/
其他
人力/行政
薪酬管理
/
招聘面试
/
绩效考核
/
员工关系
/
培训体系
/
劳动法规
/
KPI
/
BSC
/
TTT培训
/
课程开发
/
高级文秘
/
行政助理
/
行政统筹
/
EXCEL
/
PPT
/
公文写作
/
职业形象
生产/质量
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
多品种小批量下的生产计划
/
现场管理
/
一线主管
/
工厂成本
/
TPM生产维护
/
质量管理
/
5S
/
6S
/
精益生产
/
IE技术
/
环境安全EHS
采购/物流
CPSM认证
/
采购经理认证
/
采购核心
/
供应商管理
/
采购成本降低
/
多品种小批量采购
/
外包供应商
/
采购合同
/
SQE
/
3PL
/
MRO
/
战略供应链
/
库存控制
/
仓储管理
市场/营销
销售技能
/
谈判技巧
/
电话营销
/
客户服务
/
外贸操作
/
产品规划
/
大客户销售
/
渠道管理
/
销售经理
/
店面终端
/
品牌管理
/
销售团队
/
网络营销
/
营销策划
技能/素养
商务礼仪
/
演讲口才
/
职业经理人
/
职业化培训
/
时间管理
/
压力与情绪管理
/
各类技能
/
法律法规
热点资讯
更多 >>
1. 某银行《与情绪压力共舞》课程
2. 领导力培训课程体系及咨询
3. 领导力培训五大问题及解决思路
4. 全面领导力培训课程
5. 再次返聘!招行《冲突沟通,绽放关系》精彩回顾
6. 吸引和保留最有才华的人
7. 大连某大型制冷空调制造集团《高情商管理沟通艺术》课程圆满结束!
8. ISO、IEC发布多项国际标准
9. 采购被要求做证明题,原因何在?
10. 合理的拒绝,采购路上必然少一些艰苦
11. 除了价格,其他都可以谈
12. 降本增效,到底降什么本,增什么效
13. 采购谈判中,供应商总裁晕倒了!
14. 采购三十六计
15. 生产管理三步曲
工具表格下载
更多 >>
员工绩效管理--张老师
中高层管理技能提升
采购成本分析与价格降低
高管秘籍--弱势管理
九型人格与团队建设
让目标达成--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阿米巴经营模式构建实战
现场改善与生产效率提升
销售精英激励与实战技能提升
业绩飙升的三把利刃
360度沟通与影响力
移动互联时代销售之道
做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物流基础管理课件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培训
总裁统御之道
让你的团队击中目标
企业实用应用文写作
有效设计薪酬激励体系
中国企业喜欢多元化的无奈理由
发布人:admin 日期:2008-12-08
企业是否应该多元化?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实践来看,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所以,理论界对企业的多元化一般都持否定的态度。但是,有一个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既有因为多元化而倒下的企业,也有因为多元化活得有滋有味的企业,甚至有些经营状况和发展势头都很好。 这使理论界陷入了一种尴尬!于是,一些人开始为企业多元化寻找理由。 成功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中国的市场变化速度太快,多一种产业可以更好地抵御风险;因为缺少核心技术优势,只好以大规模制造与营销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宽广辽阔,多元化比专业化更容易生存壮大;核心的营销与管理能力可以复制,不相关的产业同样可以经营得出色,云云。 失败的理由也不少,比如,企业家自信心过度膨胀,办好一个企业后便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企业上市之后突然有了大把的钱,于是未经慎重思考便把钱投了出去;企业战略不明晰,看到别人赚钱就以为自己也能赚钱,无视自己的短板与缺陷;倚重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忽略或轻视组织的复制能力,等等。 这些分析应该说都成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企业的多元化看作是企业积极主动的行为,是企业发自内心的迫切要求。然而,这种分析与我国目前的企业现状并不完全相符,它漏掉了中国企业被迫多元化的一个基本事实。 中国企业被迫的多元化有多种表现:有的是被政策逼迫的,有的是被领导要求的,有的是被低成本所吸引,有的是被高利润所诱惑,不一而足。 企业要上市,可是没有达到规定的净资产规模不行,只有一个指标两个企业争着上也不行,只好把主营产品毫不相干的两个企业捆绑在一起整体上市,由此,一个企业便不得不硬着头皮多元化;民营企业原本在一个领域内干得非常出色,可是过不了资金瓶颈或者需要更大的融资平台,自己又无法上市,只好收购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的产业与收购企业的原主业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有的国有企业原本健康发展,可是地方领导或者希望做大做强,或者希望解决亏损企业包袱,强行拉郎配,把一些勉强相关或者是上下游企业组在一起,美其名日“集团公司”,所以中国的集团公司多如牛毛;对于民营企业的多元化,地方领导当然不便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许以利诱是常见手段,或零价格奉送老企业,或低价供地,或优惠税收、或允许其从事在别处无法开展的项目,企业轻易就能获得行业内巨大的成本领先优势,未有不心动的道理,尽管这些行业可能与自己原有的主业相差甚远。 中国稍有势力的企业,不管其主业是电子、机械还是建筑、运输,也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鲜有不涉足房地产的。不是这些企业喜欢偏离主业追求多元化,而是无法抗拒房地产业零风险高利润的诱惑。由于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土地供应相对偏少,一般居民又缺少投资的渠道,选择购房便成了储蓄保值的常规手段。虽然开发商遍地皆是,但它仍然是一个供应少需求旺的垄断市场。不仅如此,国家的土地供应虽然名义上有各种挂牌竞拍手段作保障,可是企业实际仍有办法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得到它。面对一个谁能涉足其中,谁就能一夜暴富的产业,哪个不挤破头皮往里钻?有钱不赚才令人费解! 垄断行业的利润总是令人羡慕的,尽管通讯、电力、石油等行业被中央政府所控制,一般地方企业无力问鼎,但地方性相对垄断行业也足以使企业趋之若鹜。比如说,城市建设投资,修一条路就能得到路两边的商业地块,绝无蚀本亏钱之忧虑,加入这样的行业又怕什么多元化的风险呢? 中国企业的普遍多元化,决不仅仅是由企业的内在冲动所造成,它与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完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我们以世界各国的企业经验来呼吁中国企业不应该多元化的时候,其实,我们忘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当资源的分配不是通过市场来公平竞争,而是唯权力马首是瞻,那么企业的趋利本性就决定了它不得不屈从于权力。多元化在中国企业屡试不爽,充分说明了多元化是企业屈从于权力,进而化权力为利润的有效之途!
上一条:地产商10大意外死亡
下一条:虎门服装业正在“过冬” 供需失衡
免责声明:本网站登载资讯文章是由会员发布分享,仅为提供给感兴趣读者学习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该文章的立场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
帕迪是谁
公司简介
核心价值
发展历程
公司资质
部分客户
我们的服务
公开课
企业内训
拓展训练
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讲师合作
培训机构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法律声明
帕迪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2016@021px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企业帕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3263号;
备案:沪ICP备100048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