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管理培训/供应链/生产管理/质量技术/销售/采购/HR/人力资源等
    • 安全生产管理有何要求?
      发布人:     日期:2018-06-21

      一、 安全生产 、 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

      定义: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

      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

      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注意几点:过去我们只强调两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现在扩展到健康和环境。

      如何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生产

      中的安全问题,运用各种资源(人、财、物),采取管理的手段(如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1.定义: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

      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

      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

      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3.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对生产过程如何控制?主要包括 6 个方面:

      (1)安全生产法制管理(2)行政管理(3)监督检查(4)工艺技术管理(5)设备设施管理(6)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4.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客体):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

      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6 项)。举例,厂长、经理等是否

      是管理基本对象?

      5.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措施)包括:6 个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4)安全生产策划(5)安全培训教育(6)安全生产档案等

      6.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

      综上所述可见,安全生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是全方位管理、是全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主

      体是人,被管理(客体)也是人,所以说,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就是要看人在管理中所发

      挥的作用。

      二 、 事故 、 事故隐患 、 危险 、 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 大纲要求掌握的 P2- -3 3 )

      (一)事故

      1.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P2: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也可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

      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意外事件。

      2.事故的分类:(20 类)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原则,是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分别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

      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

      伤害。(需要专门记忆,经常会出题,但不需死记,只要有印象就行。)

      (二)事故隐患

      1.事故隐患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

      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

      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就是事故隐患。

      简单记忆:三个因素:人、物、管理。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注意: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

      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如何来消除事故隐患呢?

      (1)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2)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3)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消除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3.事故隐患分类:

      分类原则,按危害大小和整改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

      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危险

      什么是危险?即不安全,在生产中存在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潜在

      性很大的一种状态。

      危险是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

      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

      1.定义;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

      人们的承受程度。举例,人体负重。

      2.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

      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3.如何来衡量危险的大小?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

      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C)

      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危险源

      1.定义,从安全生产角度来看,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

      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从上述定义来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

      果的人或物。

      例如,我们生活中用的石油液化气罐就是危险源,因为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可能会发生泄

      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

      又如,一个携带传染性病毒的人,也是危险源,因为他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传染病。

      再有,生产中没有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也是危险源,因为没有完善的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可

      能会使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事故。

      (五)重大危险源

      1.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也就是说可能会导致发生人员

      伤亡或巨大的财产损失的事故。

      2.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作

      出了明确的规定。

      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

      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单元,可以是油库、危险品仓库,油罐车,烟花爆竹生产厂等。

      注意:三个要素,1)物品的危险性、2)危险品的存储数量、3)临界量。

      注意,不包括危险物资的运输,属于道路交通运输。军事设施、采掘业及核设施等均不在此范

      围内。详见教材附录

      3.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4.那么,临界量 Q i 到哪查?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标准中,作为举例给出

      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 142 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存储区的临界量。

      三 、 安全 、 本质安全 ( 大纲要求掌握的 P3- -4 4 )

      (一)安全

      与危险相对的概念。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即“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1.定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按照系统安

      全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

      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 S=1-D,安全贯穿于系统整个寿

      命周期。(解释隶属度,隶属度 A(x)越接近于 1,表示 x 属于 A 的程度越高,A(x)越接近于 0

      表示 x 属于 A 的程度越低。)

      (二)本质安全

      1.定义: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

      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

      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例如,机械设备防止误操作的安全终止装置。

      (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

      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例如,冗余设计,或备份。

      注意:上述两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

      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2.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防患于未然就是本质安全的核心,即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3263号;备案:沪ICP备10004804号-5